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财政部预算司、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成功举办“2019预算绩效管理国际研讨会”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预算绩效管理”单元,刘尚希院长作了“不确定性、公共风险与预算绩效管理”主题发言。从公共风险和不确定性角度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行解读,并阐释了预算绩效的内涵。
他指出,201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是中国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个重大转折,对中国的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新的愿景和要求,需要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推动相关改革,也需要绩效理论创新。
基于经济学的角度定义预算绩效有很大的片面性,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其内涵:第一,预算绩效或财政绩效不是单一维度的,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多个维度。预算绩效必须从整体评价,而不是从单一维度进行评价。第二,预算绩效不是针对过去的评价,而是对未来做出预判,目标是降低未来的公共风险。第三,预算绩效不是政府的自说自话,应是基于政府与民众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分析判断而共同预期的某种确定性的结果。
关于预算绩效与预算模式,他认为,现有的预算模式更多是会计预算模式,应该转向功能预算模式,来确定支出与政策。预算模式要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顺序转变为“未来—现在—过去”的逆向顺序,并以此为基础来规划和设计可预期的绩效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他认为,预算绩效应构建新的逻辑:一是预算绩效的本质内涵应指向未来的公共风险,衡量绩效的理论标准是能否有效对冲公共风险,能否使公共风险收敛。二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质上是全面风险管理,目标是应对新时代各种的风险挑战,对冲公共风险。三是只有转向未来风险逻辑,才能摆脱当前预算绩效管理的困境,从全球化以及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
在“地方政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探索及创新”单元,白景明副院长作了“加快实施基本支出预算绩效管理”主题发言。
白景明副院长首先定义了基本支出的概念和范围,并介绍基本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基本支出预算绩效改革既是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需要,也是减税规模扩大下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必然需求。实施基本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是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与深化机制改革协调配合。
他认为,预算绩效管理的本质是财政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加快实施基本支出预算绩效管理,首先要明确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绩效评价,而是要追求财政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财政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具有纵向和横向的两个维度:从纵向上说,要追求最优的投入产出率。从横向上说,要提高资金在各个环节和部门的使用效率。
预算绩效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分层次考虑,包括支出政策、资源配置、以及绩效目标评价。支出政策是前提,绩效管理是过程,绩效评价是手段。加快实施基本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有几个关键问题:第一,继续深化机构改革。第二,探索在支出方式上进行改革。第三,基本支出要和编制管理改革相结合。
马骏副院长主持了“中国预算绩效管理的进展及挑战”单元,主持讨论中国预算绩效管理的进展及挑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阐述了中国预算绩效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挑战及有关问题的意见建议。
最后,傅志华副院长进行了会议总结。一是表示感谢。作为这次会议的主办方之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财政部预算司、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通力合作下,会议圆满成功。感谢与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官员,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各方面代表的参与。二是表达一个意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愿意与各方面合作研究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作为财政部直属的智库机构,核心的任务就是为国家的高层决策服务,如何通过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来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有很多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愿意与在座的各位专家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希望未来有更多形式,例如研讨、合作、调研等,推动全面预算管理改革在中国深化改革当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