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路径

(日期:2020年07月27日 浏览:次)

一、梳理内部控制流程

 

完善内控信息化体系,将岗位职责、内部制度等内控信息整理录入与信息归集,并在系统中形成标准文档。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及预算管理系统等各自独立的管理系统,根据业务的基本范围,开展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与整合。

 

对内部控制的运行过程出具详细的报告与记录,方便解决后期的问题,并且作好监督,跟踪缺陷的整改过程。在加强监督控制力度的同时,持续改进管理机制,保证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根据业务风险点与业务抽取等不同的方式,建立自我评价报告制度,并保证相关部门与领导者能够获取到相关的报告资料与数据。

 

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经济监督等。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需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内部控制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二、加强部门交流协作,规范管理单位岗位分工

 

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内控服务项目、业务平台等。数据资源的来源渠道不同,只有将单位内部控制服务与服务总线进行综合,才能够实现信息服务总线与管理平台的融合与连接,并保证信息数据的资源共享。

 

在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时,明确各工作人员的岗位分工,同时将各岗位的标准以审批要素的形式内嵌到各经济活动审批流程中。将财政纪律、政策规定、支出标准、制度设计等上传至信息平台,同时融入到每一笔预算执行中。将业务经办人、业务处室负责人、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的资金使用和管理职责清晰地在内控平台上显示出来,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明确财政资金使用的责任,实现公开透明化监督。

 

根据内部控制规范,梳理相关业务工作,包含零余额支付系统、预算系统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确保充分实现对风险矩阵的分析工作,有效保证各项决策的合理性。在强化执行与监督的同时,将其归纳到实际的业务流程中,开展合理的应用。

 

利用固定的步骤,工作流程与文档电子化的形式,逐步执行内部计划。只有对存在的缺陷进行整改,并对具体的步骤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在完善信息管理的同时,得到及时的内控预警信息,为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控

 

完善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工作,包括自有资金购入与资产调拨、资产捐赠等不同的渠道获取的所有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入账之后,不会产生账外资产。健全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制度,使物资管理部门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执行验收。通过定期开展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清查或是盘点工作,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杜绝出现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

 

四、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开展事中的延伸管理与事前的风险评估工作,内部控制部门需要开展合理的分析工作,整合各项管理数据。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形式,落实风险监督管控的工作。在搭建健全信息化平台的同时,实行对数据的定期清理与整合,以保证管理数据的及时性。

 

(责任编辑:张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