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财政与国家治理论坛(2020)暨《财政研究》创刊40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0年12月22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财政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五届财政与国家治理论坛(2020)暨《财政研究》创刊40周年研讨会”。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本届“财政与国家治理论坛”主题为“迈向2035的财政改革与发展”。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许宏才出席论坛并致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学会会长楼继伟,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政协原主席冯健身,财政部原副部长张弘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等专家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会议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尚希主持。
许宏才副部长代表刘昆部长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财政改革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在致辞中表示,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自觉把财政资源配置,财税资源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放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考量和谋划,把握好工作着力点,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有力保障。展望“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着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战略安排,指明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为我们在已确立的现代财政制度框架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位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要面向未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的全过程,把推动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深化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的研究,为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楼继伟会长表示,40年来,《财政研究》成果斐然,成为推动财政理论创新、服务改革实践的重要思想阵地,为繁荣财政理论、推动我国财政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科学认识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及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要把握好两个目标的层次性和衔接性,同时要更加突出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国“十四五”时期及到二〇三五年的发展目标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都与财政有关。主要有五点:一是强调发展质量和效益。财政也要提高支出的质量和效益,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升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二是突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财政要适配于消费趋势和方向的调整,促进社会消费。同时,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是市政、基础教育、养老设施等一般公益性项目。三是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四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两个发力点:一方面是扶老,另一方面是抚幼。五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正确认识财政在助推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中的作用和方式,有五方面。其一,财政的作用是谋定中长期稳定。其二,财政要保持战略定力,但也需要适时预调、微调,讲究策略。其三,财政要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四,要在宏观治理的框架中增强政策协同,提升财政政策效率。其五,优化支持方式,避免过度依赖赤字和债务。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政府债务问题、老龄化及全球经济下滑和全球风险的影响,都将使我国财政可持续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财政研究要围绕着我国“十四五”时期及到二〇三五年的发展目标,以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和完善财政政策为研究重点,增强研究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提升服务全局的能力。其一,“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其二,处理好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与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关系,完善财政体制。其三,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和范围,合理安排和调整财政支出。其四,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优化财政和社会保障制度。其五,坚持共同富裕,改善收入分配,推动双循环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其六,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地方一般债占比,降低地方专项债占比。其七,调整和优化财政补贴,促进国内循环,理顺国际循环。
冯健身副主任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为保障“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如期实现,财政要在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第一方面,财政政策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财政政策要在国民经济总量平衡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二是财政政策要在国民经济结构优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建立起与“十四五”规划相匹配的财政收支结构和财力保障体系。三是财政政策要在与其他经济政策协调配合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财政政策要在开源节流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二方面,财政政策要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要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拟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二要根据确定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制定与财力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量化指标。三要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和量化指标,编制全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中长期财政预算。第三方面,财政管理要在控制财政风险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防范财政自身风险,确保财政安全。二是为防范国家风险、确保国家安全提供雄厚的财力保证。
张弘力在主旨演讲中表示,财政预算管理如何在财政治理乃至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深化预算改革,进一步提升财政治理能力,是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预算制度改革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在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预算治理主体更加明晰,权责边界进一步厘清,预算编制更加科学,预算执行更加注重法治,预算监督不断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在新时期,深化预算改革,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建议从以下六方面发力。一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二是继续推进预算编制管理深化改革,发挥标准在预算编制中的基础作用。三是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健全预算管理的闭环机制。四是强化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五是强化财政法制建设,提升依法理财能力。六是完善权责内洽机制,形塑财政治理格局。
鲁昕会长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是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十四五”规划建议涉及的15个方面、60条具体内容,可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阶段分别进行梳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宏观治理能力。畅通生产体系,要创新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数字化发展。在畅通分配体系过程中,有两个重点,一是直接税的比重,另一个是直接融资的比重。在分配环节,应出台有利于塑造发展创新优势的税收优惠政策、成果分享政策、资源配置政策、财政投入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激发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积极性。在促进流通、引导消费过程中也应积极发挥财政的宏观治理功能。面对“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时间的机遇挑战,应主动求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如何助力构建新格局,应重点关注六大举措,即科技创新畅通循环,供给需求良性互动,政策工具服务实体,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对外开放融入机制。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志华,纪委书记程北平,研究生院院长杨远根,副院长邢丽、徐玉德,部分省市财政厅局、各地财政科研部门、财科院战略合作单位代表以及财政学界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论坛。
“财政与国家治理论坛”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打造的探讨相关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论坛自2016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今年为第五届。当日下午,围绕“新时代新型高端智库建设” “发挥学术期刊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两个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还举行了两场平行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深入研讨,深化了财政与国家治理关系的认识。